day4-2 藝術比宗教更令人震撼

帶著興奮的心情走進梵蒂岡博物館,博物館的大廳充滿了人潮還有不同的入口,我們跟著人潮走,先到達松果中庭,特殊的松果雕塑,不知道這個松果代表什麼意義呢?
松果中庭
松果中庭還有可愛的獅子雕刻,兩旁都是介紹館內收藏的看板,我們跟著人潮繼續走,到了八角庭園,擺滿了許多白大理石的雕刻,因為之前蒐集的資訊不夠,所以我們不知道這些雕刻的由來或名稱,雖然如此,這些雕刻栩栩如生的樣子還是很令人震撼,彷彿雕刻裡的人都還會活動一般。
這裡的雕刻對文藝復興有很深遠的影響,米開朗基羅也曾站在這裡,從這些雕刻取得靈感。
石棺上栩栩如生的雕刻
希臘神話裡殺死蛇髮美女Medusa的Perseus
看到這些雕刻,我才想到"天使與魔鬼"裡曾經提到在梵蒂岡內曾經發生的"大去勢"事件:
p.138 大去勢
那是文藝復興藝術最慘烈的悲劇之一。
1875年,教宗碧岳九世決定,這些對男性形體的精確描繪有可能會激起梵蒂岡內的性慾,
於是他拿起鑿子和大頭搥,砍掉了梵蒂岡城內每個男性雕像的生殖器。
他破壞了米開朗基羅、布拉曼帖、貝尼尼的作品。
灰泥的無花果葉是用來遮掩壞處。幾百座雕像都被去勢了。
蘭登老是很好奇哪裡會不會有個大條版箱,裡面裝滿了石頭殷莖。
公元1世紀的<括擦者>,顯現運動員在摔角比賽後擦去身上汗水與塵土的情形
當時看到書裡描寫的"大去勢",我當時覺得不太可能吧!甚至還有點好笑,如今到了梵蒂岡博物館,看到這些"大去勢"事件裡的受害雕刻,我才驚覺這些雕刻正是歷史的見證。不愧是文藝復興最慘烈的悲劇。
大去勢事件
古羅馬人是這樣殺豬的
八角庭園通往好幾個不同的美術館,我們選擇走人潮最多的,隔著玻璃看著館內的華麗天花板,我們就已經感到無比的震撼,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這種感覺,只知道抬起頭連眼睛都捨不得眨一下,難怪昨天萬神殿的英國老夫妻告訴我們一定要來梵蒂岡,難怪炮輝會和我說梵蒂岡在有生之年一定要看一次,也難怪網友說連從不曾接觸過藝術的人,也會在梵蒂岡感受到藝術的洗禮。這一切都只是才剛開始,我也準備好迎接這個世界上最美麗震撼的嚮宴。
金碧輝煌的天花板
埃及館,我也很愛有關於埃及的各種古老藝術品,可惜時間不夠,沒有辦法停下來參觀。
人文主義的魅力造就了影響西方文明最深遠的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是企圖從雕刻、繪畫作品,找到一種可以描述真實空間與真實肉身的方法。
這就是為什麼喬托繪出的人體有重量感、馬撒其奧畫出教堂祭壇的深遠空間,會讓那麼多畫家如此興奮,像朝聖者般紛紛前往觀察研究。
馬撒其奧畫出教堂祭壇的深遠空間
藝術上的錯視法,用平面繪畫表達出空間感,用光影色彩表達出立體感
由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個神聖名字所主導的時代,正是文藝復興發展到顛峰之刻,藝術形式與技法都不斷的突破,當時準確描繪人體與空間,不再有太大的困難。正是因為他們善用已發展出來的形式技法,表達人性與他們對人生的理解,這正是他們之所以偉大的原因。
教廷正是巴洛克藝術風格的推動者,這種豐富風格的複雜、戲劇性以及濃厚的裝飾性元素,表現出教廷反宗教改革的自信精神表現。
梵蒂岡裡不管是天花板或是牆面,都使用金箔及豔麗的色彩,並且利用色彩、光影、比例的錯視法繪製,看起來更為精細、立體而逼真,就像雕刻一樣,我們進入梵蒂岡裡很久的一段時間,才發現這不管是天花板還是牆面都不是真正的雕刻,而是平面的繪畫。
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我所看見的藝術,我不是教徒,我不了解畫作的由來,但是我也深深的被梵蒂岡藝術所震撼。
在欣賞梵蒂岡的天花板及牆面時,也千萬別忘記低頭看看我們踏著的地板,地板幾乎都是利用細小的馬賽克鑲嵌而成的畫作,是古老的伊特拉斯坎人所流傳下來的,也成了義大利居家或宗教場所喜好使用的媒材。馬賽克鑲嵌畫的細微程度絕對不亞於華麗矯柔的巴洛克藝術。
地板上的馬賽克鑲嵌畫
梵蒂岡每個美術館都有讓人不同的感受,我們經過充滿織錦掛毯的異教藝術大廳,這裡蒐藏了11世紀~19世紀的繪畫、織錦畫。
異教藝術大廳
織錦掛毯
走到了掛滿古老地圖的地圖走廊,我們看著更加金碧輝煌且充滿繪畫的天花板,壯觀美麗到令人不可置信。我也很想好好的欣賞每一幅掛在牆上的古地圖,地圖上有立體起伏的山陵,每一幅地圖的右下角還有各種不同的聖獸,讓我又開始佩服這些集寫實與想像於一身的藝術家。如果要仔細鑑賞梵蒂岡所有的藝術品,我想即使花上一輩子的時間都不夠吧!
地圖走廊的天花板
地圖走廊的天花板
每幅地圖右下角都有不同的聖獸
每幅地圖右下角都有不同的聖獸
坐在地圖走廊休息一下
義大利古地圖
梵蒂岡中規模較小,但也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是繪畫館(Pinacoteca),這裡按照時代、流派、畫家分門別類,其中20多個展覽室中,藏著西方藝術最精華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繪畫。
一幅幅壯觀的濕壁畫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沒有準備相關的資料,所以對於這些鼎鼎有名的畫作,我只能憑靠記憶來判斷,我很可能會因為如此而錯過了偉大的藝術作品嗎?我想是不會的,就是因為沒有帶資料,我才能單純完全用自己的感官面對一件作品,讓這付作品的靈魂具體而真實的存在在我的面前。
拉斐爾 聖禮的爭辯
「美」不是知識,「美」是一種存在的真實。
作品像在呼吸,你不站在它面前,不知道它是會呼吸的。-- 蔣勳
隨著人潮的推進,我們走到了西斯汀禮拜堂,西斯汀禮拜堂牆壁較低的一部分由一批包括波提且利、佩魯吉諾、平圖里喬、西尤列里等重要的藝術家所繪製。而米開朗基羅花了30年所繪製的"最後的審判"、"創世紀",則是世界最著名的濕壁畫。
米開朗基羅這位三十七歲的畫家,在繪畫完這幅偉大的天井壁畫的同時,卻也失去了身體的健康,身體畸形了,視力也弄壞了,甚至讀一封信或看一件東西時,他必須把它放在頭頂上,才能看清楚。
他對自己身體變化寫下一首詩:
我的鬍子向著天,我的頭顱彎向著肩,胸部像頭梟。
畫筆上滴下的顏色,在我臉上形成富麗的圖案。
腰縮向腹部的位置,臀部變做秤星,維持我全身重量的均衡。
我再也看不清楚了。
走路也突然摸索幾步。
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長了,在背後縮短了,彷彿是一張敘利亞的弓。
即將進入西斯汀禮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