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世界的盡頭,突如其來的一場風暴,

有八隻哈士吉,必須與命運搏鬥,努力求生。

 

終於找到時間去看"極地長征"了,這是一部改編於日本的真實故事,三名科學研究遠征員,
因為一場惡劣天候所引發的意外,被迫離棄他們親愛的哈士吉雪翹隊。
這群小狗在了無人煙的環境下努力求生180天,
直到冒險人員再度踏上艱難的救援之旅。

 

這部電影真的很好看,我想類似描寫動物的電影會越來越受到歡迎的原因,
無外乎是在高度演化的人類社會中,複雜疏離的環境裡,人類遺失了許多原始的情感。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寫到:
只要人生活在鄉下,生活在大自然裡,被家禽家畜圍繞,被周而復始的四季環繞,
人總會保留一絲屬於天堂田園詩的光芒。

 

沒有任何人可以把田園詩當作供品獻給別人。
只有動物做得到,因為動物沒有被逐出伊甸園。
人與狗之間的愛是田園詩的情懷。
這種愛沒有衝突、沒有令人心碎的爭吵、沒有變化。

 

上帝放逐人類,讓人類離開應許之地,離開伊甸園,進入世間。

 

人類養寵物的比率越來越高,是為了讓自己遠離寂寞?是為了讓自己心情平靜?
是為了要淡化人與人之間的疏離?為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人與動物之間的愛,比人與人的愛情更無私,因為寵物們不會向我們要求什麼,
只求我們陪伴在他們的身邊。

 

根據米蘭.昆德拉的說法,
人類的時間不會走圓圈,而是直線前進。
動物們的生活是在已知的事物之間繞著圈。
這正是人類得不到幸福的緣故,因為幸福就是渴望重複。

 

在這部"極地長征"中,我看著沒有被上帝逐出伊甸園的哈士吉,
沒有猶豫的展現了他們的忠誠、友誼與團結。

 

當動物們展現了我們遺失許久的情感,在我們的心中就會喚起古老的記憶與共鳴,
在進化愈高或疏離感愈重的社會,這種記憶與共鳴就會顯得愈激越。
動物是我們與伊甸園唯一的聯繫。

 

而對於那些會殘忍的傷害或虐待動物的人,
我打從心底就瞧不起他們,那種人無法通過任何道德試驗。

 

看完電影以後,腦子裡和睡夢中都是哈士吉在跑來跑去,
雖然很喜歡哈士吉,但是我知道,我沒有資格將他們聚為己有,
哈士吉是雪翹犬,他們適合在寒帶生活,台灣亞熱帶又潮濕的天氣,
會讓哈士吉一年四季都換毛,而且很容易就讓他們得到關節炎,
如果沒有很大的庭院讓他們奔跑,或者是沒有冷氣讓他們能生活在比較低的氣溫下,
都不能養哈士吉,否則只會造成他們的痛苦。
愛他們也不需要擁有他們。

 

日本真實版: 

 

 

在1958年日本的真實故事是南極昭和基地的越冬觀測隊,與15隻負責拖雪撬的樺太犬所發生的故事。
當年因為氣候劇變以及人為因素等問題,這支日本觀測隊在撤退的時候,
竟然將這15隻樺太犬留置在昭和基地旁邊,甚至沒有將綁縛在他們身上的頸圈解開。
觀測隊當年回到日本之後,受到社會大眾的強烈譴責,憤怒的抗議信件如雪片般湧入,
造成日本民情激憤,指責政府與科學研究單位,為了節省成本,
竟然把這些忠實聰明的樺太犬遺棄了!
在項圈沒有解開的情況下,無疑的會讓這15隻樺太犬痛苦死在嚴寒的基地之外。

 

1959年1月,越冬觀測隊再度出發,當眾人回到基地之時,竟然看到僅存的2隻樺太犬 ─
太郎(タロ)與次郎(ジロ)興奮跑向久違的觀測隊員。
這件事情振奮了當時的日本社會,這一年9月,日本愛護動物協會在東京鐵塔下面,
為這15隻勇敢的樺太犬豎立紀念銅像,由於這幾隻樺太犬幾乎都出生在日本北海道的民家,
北海道稚內港的公園裡面,也有一個驊太犬紀念像,永久供民眾憑弔。
當年為了將樺太犬遺棄在昭和基地內這件事情,一位觀測隊員自責不已而辭掉大學高薪職位,
遍訪這些當年協助飼養犬隻的民家,一家一家的進行「謝罪之旅」,
整個事件後續的發展,也是因為這位隊員個人低調的謝罪之旅,而讓大眾瞭解到事件幕後,
有一些殘酷與無奈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ING的B612小星星 的頭像
    RING的B612小星星

    益盛科技軟體 des13.com

    RING的B612小星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