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待已久的哈利波特第7集中於入手了,上下2大冊,我本來打算花一個禮拜的時間把它讀完,但是一開封後,忍不住一頁接著一頁,大概20小時左右就看完了,其中原因是劇情非常緊湊精采,前6集未解開的謎題與人物故事都有了很完整的交代,也許因為翻譯群和前6集不同,中文翻譯變得更簡單易懂,所以閱讀速度也加快~
最後一集的精采度有恢復第一集的水準,讓我想到7年前在新竹工作的那個夜晚,我買了第一集的哈利波特,在一家氣氛很好的咖啡廳裡開啟我的魔法世界,從此,在新竹咖啡廳閱讀變成了我的習慣。
看完最後一集,我們從霍格華茲畢業了,難免會有些傷感,7年來我都會期待著哈利波特的出版日,哈利波特就像我已經認識7年的隔壁小男孩,把第一集找出來時,我還不敢相信時間已經過了7年,而哈利波特也從沒沒無名變成家喻戶曉,甚至還拍成了電影,這一切就像魔法世界一樣不可思議。
看完第7集,我想著,以後我該藉由什麼來逃離麻瓜世界的現實生活呢?
-----------------------------------------------------------------------------------------------------------------------------------
我在aNobii發現一篇很讚的讀書心得,引用如下:
網址:http://www.anobii.com/books/哈利波特7/9789573323570/011849df9108817aed/
作者:JOJO
謝謝JK˙羅琳!她創造的小男孩,伴我走過的青春。
那晚趕著讀完哈利波特的我只有十五歲;
這本哈利波特就像是擁有魔法的JK˙羅琳在前往霍格華茲時,
在王十字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掉落的魔法書一般將我帶入了一個男孩長達七年的青春、友情及冒險。
在斷斷續續看這部作品的這些年
邊閱讀哈利、榮恩、妙麗這三位’’魔法少年偵探團’’在每集故事中所遇到的危機跟轉變,
我的生命也如同哈利波特般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七年前的夏天才是個高一學生,
當我手不釋卷看完了哈利波特也曾想過七年後的今天我會以怎樣的心情看待同一部作品 ?
哈利波特中大喇喇毫不掩飾的背叛與死亡曾讓人質疑,
這樣的一部童書類型作品如何能讓父母在床邊讀給孩子聽?但換了一個視角在哈利波特這部作品中,
我們讀者何嘗不是在JK˙羅琳的筆下重新過了一次那尷尬的青春期。
作為最終章的第七集,雖然分成了上下兩冊,但因為在字體上有明顯的放大,
所以讀完並沒有當初在看第四、五、六集時吃力;
故事依然是從哈利充滿苦澀回憶的水蠟樹街四號開始,
但比起以往羅琳筆下的哈利,則對德斯禮一家有了更多情感上的描述而讓人有了全新的視野,
而第七集中則散見羅琳對這種反思的野心!
在哈利波特一到六集中,我們長期透過了哈利波特的眼睛來看書中的世界,
鄧不利多是有智慧的長者的化身、姨丈一家則是有偏見的麻瓜、
葛來分多象徵勇敢、史萊哲林等同佛地魔的同路人;
但在第七集中我們則看到更人性化的描寫;
或許是之前所有的伏筆都需要合情合理的結尾,
讀者不再單方面看所有的人物;看到所有底牌都掀開時頓時恍然大悟,
讓人看完不禁大呼:羅琳!原來你佈這個局很久了!
(一口氣看完了哈利波特,當時心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JK˙羅琳根本就是在寫純愛小說。)
雖然哈利波特掛名為童書,但實質包含奇幻、懸疑小說的血肉,
打造了一個生動且鉅細靡遺的魔法世界穿插著身世及複雜的殺親之仇,
並把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當做主角,
很難不聯想羅琳真實想表達的意念到底是什麼?
之前讀過一本關於童話解析的論述,對故事中間走向黑暗有所解釋
書中提出問題為什麼我們需要童話?並提到童話產生的意義,
在人成長的生命當中,有太多我們無力抵擋的傷害及變化;
而孩子需要童話來抵擋他們尚不明瞭的一片混沌並在故事中找到秩序!
哈利波特的主角是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
標誌著分明的人格特質,
妙麗聰明但不免帶著點驕傲、
榮恩對於自己本身薄弱的存在感自卑卻是個對朋友有忠的人、
而哈利在他於姨丈家渡過那被詆毀自我形象及忽視的童年,
形成了他在行為處事上對人的不尊重及過度的偏激
而其他如被隔代教養的懦弱的奈威,父母意識形態下的犧牲者跩哥˙馬份,
哈利波特跟他霍格華茲的同學們這些人物當中我們看到這時代的孩子們;
無論是過早成名的後遺症、偶像迷戀崇拜、單親及家庭價值觀的問題、同學的排擠或霸凌、愛情;
哈利波特用魔法為糖衣但實際上寫的卻是這世上每個青少年跨文化所遭遇的問題;
當然!每個大人心中總住著一個孩子,我們也看到自己。
回想自己走過那尷尬的青春期,當我們從孩子要成為青年,
面對身心靈及週遭環境劇烈的遷變,
如果能有一隻魔杖!我也希望能唸出咒語讓不愉快改變。
而JK˙羅琳卻告訴我,縱使有魔法,依然不能保證你能過著快樂的生活,
雖然不可否認她寫出了一個美好的結局;
在故事中我們也能明顯看見的卻是每位帶著自身問題的孩子們在攜手合作付出當中卻肯定自己的價值並學習信任與尊重!
在哈利波特炒得沸沸揚揚的這幾年,
想起教會牧師的並不讓他的孩子看哈利波特,
身為基督徒的我是怎樣看待這部作品?
就跟我在看’’中國民間故事’’的感覺是一樣的,
看著書中鋪天蓋地的法術,佛、道界仙人、神明
令我神往不單單是當中瑰麗如多寶格般的情節而是在這些華麗的包裝後所要呈現的中心價值觀;
哈利波特在書中所呈現的是肯定少年的人格特質、讚頌忠誠的美好
並鼓勵這世代的小草苺們為自己出征的勇氣!
(如果要我說哈利波特的壞話,就是我對當中呈現的愛情有點不解,尤其是石內卜!)
最後還是要謝謝JK˙羅琳!她創造的小男孩,伴我走過的青春。
-------------------------------------------------------------------------------------------------
題外話:
我要和我身邊喜歡批評哈利波特的朋友說,要批評哈利波特可以,但請你至少看完一本再做批評,連書都沒翻開的人有什麼資格批評書?
在我每篇網誌裡似乎有一個慣例了,就是我都要反駁一下那些批評者,其實我很不願意這麼做,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會遇到那麼多愛持負面想法、愛批評、愛不懂裝懂的人,這些人都有相同的特質,乾脆藉著這篇網誌來分析一下好了:
1.批評哈利波特的人沒看過哈利波特,批評東南亞很髒的人沒去過東南亞,批評學英文浪費錢的人英文很爛.....等,總而言之,他們喜歡批評自己未涉足過的領域,但是,從沒接觸過又有什麼資格批評它呢?
2.憤世嫉俗,這個世界對不起他們。
3.生活圈小又封閉,沒其他話題好聊。
4.想引起別人注意,強迫別人接受他們的想法。
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每個人也都有批評的自由,但絕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批評也要言之有物才能讓人信服。